多措并舉治理“套路貸”
2020/12/05 | 周兼明 | 收藏本文
據大陸媒體《半月談》報道,河南洛陽市新安縣公安局偵破一起利用手機App進行“套路貸”犯罪的案件,抓獲犯罪嫌疑人168名,這是洛陽市公安局建局以來抓獲犯罪嫌疑人最多的一起案件。2019年4月至7月,犯罪嫌疑人通過購買的手機軟件,虛假注冊公司、虛假宣傳,網絡放貸1.8萬余人次,電話催收1.3萬余人次,獲利1000多萬元。暴力催收導致洛陽理工學院一名學生墜橋自殺,多名受害者精神異常。
河南平頂山市郟縣的范某是“套路貸”的受害者。2018年,25歲的他在手機App上借款1500元用于零花,不曾想掉進“套路貸”陷阱。他說,1500元用6天,扣掉手續費等,到手只有1050元。為了還款,范某3個月先后在“魔法救急”等77個平臺借款10萬元,還款47萬后,還欠18萬元。河南省公安廳官員表示,像范某這樣的受害者不勝枚舉,有些為還錢走上犯罪道路。
《海峽消費報》也報道,北京馬先生為生意周轉,向某機構貸款9萬元,一個月后,馬先生無法償還這筆貸款,又通過其他機構貸款來償還,就這樣利滾利,半年時間,馬先生一共向5家高利貸公司及兩家正規貸款公司借款1600余萬元,平均月利息20%左右。走投無路的馬先生最終向警方報案,查證了中間人與這5家公司的關系,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詐騙罪被警方逮捕。
這兩年,“套路貸”有愈演愈烈之勢,案件細節讓人觸目驚心。各地前兩年就開始了整治,公安部數據顯示,到去年10月已打掉“套路貸”團伙2468個,抓獲犯罪嫌疑人2.4萬名。但看近期報道,某些地方仍有卷土重來之勢。最新數據顯示,僅莆田一地就打掉“套路貸”違法犯罪團伙32個,查扣涉案資金逾2.84億元;廈門思明區則破獲“套路貸”案件340件,打掉“套路貸”犯罪團伙31個,查扣涉案資產8.39億元??梢娫谝恍┑胤?,“套路貸”之普遍如沉疴痼疾,短期內似乎難以根除。
去年4月,兩高兩部就聯合發布《關于辦理“套路貸”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》,明確了“套路貸”與民間借貸的區別,指出“套路貸”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,假借民間借貸之名,誘使或迫使被害人簽訂“借貸”或變相“借貸”“抵押”“擔?!钡葏f議,通過虛增借貸金額、惡意制造違約、肆意認定違約、毀匿還款證據等方式形成虛假債權債務,并借助訴訟、仲裁、公證或者采用暴力、威脅及其他手段非法占有被害人財物的違法犯罪活動?!兑庖姟吩噲D糾正過去司法部門對“套路貸”審判與定罪標準模糊、違法成本太低的亂象。
簡單地說,“套路貸”借貸的目的是為了騙財。開始可能會以小額貸、車貸、校園貸、應急貸等面目出現,但其中暗藏陷阱,讓人一步一步“被套”,借貸不過是其拋出的誘餌,然后通過固定證據、制造逾期來認定借款人違約,再不斷誘使借款人多方借款“平賬”,借新還舊層層加碼,最后惡意討債。它和高利貸并不一樣,高利貸的利息高是借款人知道的,但“套路貸”借款額高是虛增的,屬于被欺騙。高利貸一定幅度內的利息是受法律保護的,但“套路貸”屬違法犯罪,借款和利息均不受法律保護。它往往是團伙性犯罪,各司其職,請君入“套”,讓你被騙而不自知。
今年7月,最高檢針對“六穩”“六?!痹俣劝l布意見,要求各地考慮經濟下行和疫情影響等因素,對“套路貸”等違法犯罪行為從嚴追訴,加大打擊力度。
要遏制“套路貸”蔓延的亂象,首先要抓源頭的監管和防范。只有明確源頭端的監管責任,才能讓相關職能部門發揮起監管的作用。由于“套路貸”大多發生在網絡上,而對互聯網金融源頭端的監管責任,是屬于網信辦、通信機構、金融監管部門還是公安局,目前并不明確;對這類信息化犯罪如何提前監管與防范,幾乎也沒有現存經驗,全靠案件大面積爆發后才能發現。因此,急需相關職能部門明確權責,只有形成一個全方位監管體系,才能起到事前預防的作用。
其次,要讓民間和網絡金融借貸變得有序,盡快立法,補上法律空缺。今年以來,金融管理部門開始密集下發各類監管文件,11月2日下發了《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(征求意見稿)》,此外還發布了一系列金融科技細分領域的監管政策,包括金融科技技術標準、業務規范、風險管控等多個方面,雖然還不能說形成了金融科技監管的框架,但在技術安全、風險防控等方面已有了一些規則。如果條件成熟,可制定《民間金融法》,用法治思維來解決“套路貸”等亂象,規范民間借貸法律漏洞,為民間借貸立制定規。當下,對于民間借貸的立法,明顯滯后于市場現實,這是民間借貸監管缺位的原因之一。
其三,社會與學校、企業等機構的輿論宣傳和知識普及要跟上。既要讓民眾有防范意識,各類正規金融機構也應主動開拓信貸渠道,為更多的金融弱勢群體提供服務。
只有這樣多管齊下,才能讓“套路貸”無隙可乘。
相關報道
評論